新闻资讯NEWS

桂林游记:刘三姐大观园

发布时间:2019-03-30

        山歌好比春江水,刘三姐的歌声满中国

        自从50年代的一部电影《刘三姐》在中国公映,广西有一个刘三姐的传说便在华夏大地传唱。随着旅游潮的兴起,广西的文化资源刘三姐成为旅游景点也就不稀奇了。修建一个人造景观——刘三姐大观园就此诞生了,而且还被评为4A级景区,足以说明它在广西受重视的程度。它位于城区西部狮子岩、坐落在风景怡人的桃花江畔,占地100多亩,成为领略刘三姐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集散地,园内有壮家民居、铜鼓、瑶族长鼓以及对歌台。

        来到桂林,如果你不来刘三姐大观园,听听刘三姐的歌声,看看刘三姐的舞蹈,是不是也枉游桂林呢?哪怕它是一个人造景观。

        站在金蟾对歌台前,你可以隔水相望,看到一位美丽的少女,你可以拿着话筒唱起山歌,那位美丽的少女便会对你的山歌回应,许多游客都会走上前去,一展歌喉。

      “金蟾对歌台”造型奇特,由一只巨大的金蟾驮着一只小金蟾构成,那张开的硕大的嘴里便是一座舞台。据说金蟾是青蛙神灵的化身,在壮族人民心目中,青蛙是神圣的动物,被称为蛙神。壮族人民视蛙神为“天神之子”、“雷公之子”,因而蛙神身上的颜色也就变成金黄色了。在许多农田里,也能看到一块巨石上雕刻着金蟾,可见金蟾在壮族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甚至在后来的旅游景点中,在森林里、在瀑布旁,都会看见金蟾。

        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在广西也可见一斑。广西的民歌节“大地飞歌”每年都要举办,已在国际上形成影响。

        在广西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壮、苗、瑶、侗族。民间用四句话来概括他们各自的特点,那就是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

        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壮族的歌,也可看到瑶族的舞,还可以看到侗族的楼,只是无法欣赏到苗族多姿多彩的节。但也不该遗憾,能在这小小的一个园子里感受到文本三大民族文化特色还不知足的话,就真有些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园里还根据电影《刘三姐》修建了莫老爷的楼、阿牛歌的家,也可以再次感受一下电影魅力带来的神奇影响。


        园里还有许多红绣球,而红绣球正是壮族青年男女作为定情的爱情信物。想一想刘三姐为阿牛歌亲手缝制的红绣球,那份爱意随着一针一线都织在了绣球中。在电影中,刘三姐坐在屋中一边绣绣球一边唱:“山中只见藤缠树呐,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呐,枉过一春又一春!”

        广西绣球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如梅、兰、菊、竹等花卉图案或春燕、龙、凤等。广西绣球又称为“堆绣绣球”,由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小巧玲珑,色彩鲜艳,是世界上最精美的绣球。

        铜鼓,是壮族的艺术珍品,它的鼓面代表天空,鼓身代表大地,鼓足代表下界,反映了壮族祖先的宇宙观。壮族祖先认为:宇宙是一个三层的圆柱形的立体结构。上层叫上界,居住着雷王与众神;中层叫中界,居住着人类;下层叫下界,在地表以下,由蛟龙管理。

        景区内这面铜鼓是广西最大的铜鼓,在鼓面上,铸造着壮人顶礼膜拜的图腾——太阳与青蛙,壮人认为青蛙是雷神的儿子,求雨就要靠青蛙。

        瑶族的舞以长鼓舞最富特色。长鼓分公母两种,母鼓鼓身短而粗,公鼓鼓身长而细。长鼓敲响的时候,瑶妹们就会手拿丝巾围成外圈,翩翩起舞。

        瑶族传说中的始祖是一位叫盘王的英雄,是国王的驸马。盘王与公主依山而居,生有六男六女。一天,盘王上山打猎时被一只羚羊用角撞下绝壁,不幸摔死了。为了悼念盘王,他的子女射死羚羊,剥皮蒙成鼓面,击鼓以示悲愤,这也是瑶族长鼓的来历。
        哎.....什么有嘴不讲话?什么无嘴闹渣渣?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天涯?
 
       哎......菩萨有嘴不讲话,铜锣无嘴闹渣渣,财主有脚不走路,铜钱无脚走天涯。

        还记得这歌声吗?俏皮的一问一答,像猜谜又富情趣,在歌声中增长知识。

        还记得电影《刘三姐》与莫财主的对歌吗?
 
       男青年:什么生来头戴冠,大红锦袍身上穿?什么生来肚皮大,手脚不分背朝天?
 
       秀才:中了状元头戴冠,大红锦袍身上穿,莫公享福肚皮大,见了皇上背朝天。

       本是公鸡和猪,却让死读书的秀才夸成自己和莫老爷,丢人不说还露了无知。这场斗歌成为电影的精彩。

       远处尖尖的建筑便是侗族风格的建筑。

       坐在演艺厅内,游客已是满满落坐,有的甚至已经坐到了舞台上。舞台上灯光闪烁、五彩缤纷,随着爱情故事的深入,青年男女载歌载舞,一派欢乐祥和。观众也是看着津津有味。

       主持人唱起山歌,让观众看着打出的字幕来应和,曲调是大家都熟悉的,你一句观众一句,此起彼伏,乐感极强,观众的大合唱声音宏亮,虽没有排炼却也唱的整齐,足见《刘三姐》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也足见刘三姐的歌声已深入人心。
       刘三姐: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
 
      乡亲:山歌好呢,好似热茶暖头心。世上千般咱无份,只有山歌属穷人。
 
      刘三姐:莫讲穷,山歌能把海填平。上天能赶乌云走,下地能催五谷生。
 
     乡亲:好歌声呢,三姐开口赛洪钟。歌声还似钢刀利,难怪四方都闻名。
 
     刘三姐:取笑多,画眉取笑小阳雀。我是嫩鸟才学唱,绒毛鸭子初下河。 

      电影《刘三姐》剧照:阿牛哥和刘三姐。